PI3K/AKT/mTOR 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乳腺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 版)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女性第二位[1]。其中,70% 乳腺癌病例为激素受体(HR)阳性[2]。内分泌治疗、化疗以及包括 CDK4/6 抑制剂和抗 HER2 疗法在内的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已降低该亚型的复发率。然而,大多数患者最终会产生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位居女性第二位[1]。其中,70% 乳腺癌病例为激素受体(HR)阳性[2]。内分泌治疗、化疗以及包括 CDK4/6 抑制剂和抗 HER2 疗法在内的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已降低该亚型的复发率。然而,大多数患者最终会产生
LY294002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效的细胞可渗透的合成小分子抑制剂,它特异性靶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I3K是一个在细胞生存、增殖、代谢和运动等关键信号通路中扮演核心角色的酶家族。LY294002是第一个被广泛表征和应用的PI3K化学抑制剂,自其
产品活性:纤维化 (Fibrosis) 是机体应对长期组织损伤时所发生的一类修复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的过度沉积和瘢痕的形成。肌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生成细胞,其激活过程与多种病理机制有关
据美国《科学日报》网站10月19日报道,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与维维迪昂制药公司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化合物,能够精准阻止致癌基因RAS与肿瘤生长关键通路的结合。
瑞士巴塞尔--(美国商业资讯)-- Swiss Rockets孵化器子公司、致力于推进肿瘤皮肤病学和肿瘤学靶向疗法的临床阶段公司Torqur AG,在欧洲最大的皮肤病学会议——2025年巴黎欧洲皮肤性病学会(EADV)大会上公布了局部用bimiralisib凝
pi3k 角化病 bimiralisib mtor抑制剂 抑 2025-10-10 15:57 2
阿司匹林自 1899 年问世,从解热镇痛到防治心梗,堪称医药界 “常青树”。如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新研究显示,它在抗癌领域再立新功 —— 携带 PI3K 通路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每日服 160mg 阿司匹林,持续三年,癌症复发风险显著降低,女
如果药物也有“江湖地位”,阿司匹林绝对是那个开宗立派的老前辈。从1899年问世到今天,它早已完成了从解热镇痛到心梗防治的多重角色切换,堪称医药史上的“流量担当”。然而,这位“百年老将”并没有困在旧功劳簿里,而是不断刷新存在感:从痛风到代谢病,它的身影屡屡出现,
这一研究共纳入626名根治后的PI3K通路变异结直肠癌患者,包括314例热点变异(A组)和312例其它变异(B组)。每日160mg阿司匹林治疗让A组患者的复发风险降低了51%,B组患者降低58%。
2025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一项极具影响力的研究,揭示了锂元素在大脑健康领域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在情绪调节以及增强神经突触可塑性方面,成果令人瞩目。
阿司匹林(Aspirin,乙酰水杨酸),自 1898 年上市以来,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临床应用。阿司匹林最早作为止痛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后来发现它还是一种血液稀释剂,可以通过抗凝帮助预防心脏病发作。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负担,每年约新发病例约190万例。尽管手术、放疗和全身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CRC的复发率仍然很高,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转移性复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研究证据显示,阿司匹林具有癌症预防的潜力,尤其是结直肠癌。确诊后使用阿司匹林与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改善相关。然而,各项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提示其益处可能仅限于具有某些分子特征的亚群。
9月15~19日,第61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 2025)在维也纳隆重举办。作为全球糖尿病领域顶尖学术盛会,本届年会聚焦代谢性疾病前沿研究,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备受关注的最新突破性摘要(LBA)版块中,“将肥胖置于显微镜下”(Putting o
740 Y-P是一种具有细胞渗透性的多肽类激动剂,通过特异性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信号通路,在细胞信号转导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740 Y-P(AbMole,M9389)在多种细胞模型中可有效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过程并调节代谢活动,
由柏林健康研究所夏里特医学院柯尔斯滕·库布勒(Kirsten Kübler)教授、博德研究所、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医疗集团及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他莫昔芬乳腺癌药物通过一种前所未见的机制增加子宫继发肿瘤风险。研究表明该药物直接激活关键细胞